「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而知識卻並不只來源於書本,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皆起於毫末,胸中雖文墨不多,但他們卻都能開創一代盛世,反觀趙括、馬謖之輩,雖閱卷無數,但不曉因地制宜做變通,終落得身死名罵遭唾棄的可悲下場……
反觀作為北宋王朝開國宰相的趙普,他一生曾三次出任宰相之職,先後輔佐了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兩朝皇帝,卻僅僅只是「半部論語治天下」。
因此,無論是安身立命,還是治國安邦,關鍵在於學以致用、觸類旁通,而非一定要多讀書,更不可讀死書,死讀書,如果被書本所框住,所謂的本本主義歷來只會禍國殃民,毫無益處可言。
不過話說回來,在別人要求你多讀書的時候,要想反駁,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要多讀書,因為只有多讀書,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無論是引經據典,還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關鍵的時刻才能做到信手拈來,而不至於一時語塞。此外,讀書畢竟是獲取知識最快、最全的通道,而要想在社會上獲取知識,往往都需要經歷一番社會的毒打,待到幡然醒悟之時,只怕已是廉頗老矣、悔之不及了。
~~~
喜歡此文的,請點讚關注,謝謝支持!
這是無能的表現,必須要給予有力的反駁
順著對方;對對對,是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有自己的論點論據,而不是每次都乾巴巴的讓別人多讀書,多尷尬呀。
反駁對方;你讀書那麼多年連個觀點都表達不出來,不要整天讀死書啦
換位思考;辯論賽裡從來沒人靠讓別人多讀書贏得比賽
如果你想激化矛盾,還有以下方式
1、你真懂事,這麼小就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希望以後我兒子能和你一樣。
2、你讀的書還不夠多,自省尚且不夠,罵街倒是綽綽有餘。
3、越缺什麼越想要什麼,你與其臨淵羨魚,不如現在就去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別整天鑽牛角尖。
4、越無知越自信,迷之自信之人,深陷泥淖而不自知
5、井底之蛙,整天呱呱叫,讓井外的人多讀書
6、確實要多讀書,以前我辯論不過別人的時候就讓別人多讀書。現在我讀書多了,觀點也鮮明了,開始有人讓我讀書了。
7、能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說明你還沒蠢到家,只是執行力差。
哈哈,這些夠用了吧,如果你感到生氣,就反駁回去。其實你反駁幾次,這種人你就不怎麼想理會了。當然讀書還是要讀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不過讀書不是無力反駁時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