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十萬左右的車是不是就沒法考慮安全性了?_十萬左右的車安全係數比較好

櫻木花車說: 安全性是相對的,如果你非要拿車去撞,坦克也得報廢不是! 10萬級別的車其實還有挺多安全性不錯的,…

櫻木花車說:

安全性是相對的,如果你非要拿車去撞,坦克也得報廢不是!

10萬級別的車其實還有挺多安全性不錯的,對於我來說,只要不去選擇日系車,其他合資品牌在安全性上表現都是還不錯的。不過安全性能是好是壞都是相對的,如果你的車就只有2個安全氣囊,那側面跟後排都沒有保障,安全性從何說起!所以,我買車的要求是必須至少5個安全氣囊,那些亂七八糟的科技配置我表示不屑。固然,安全氣囊只是可以對你的人身安全在發生意外時候起到輔助性的安全保障,車身結構、車身用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還有發生意外的碰撞面。如果是大卡車下壓,坦克也得扁不是。

另外,現在不少車子都具備了主動安全配置,像碰撞預警、主動剎車、ESP這類,可以提前預防碰撞,降低發生意外的概率,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不過10萬左右就具有主動剎車這類的比較少,主要是豐田雷凌跟卡羅拉。不管是民族情結,還是基於安全考慮,反正我個人對於日系車在安全係數上的保障是不認同的,我更願意相信其他合資品牌。

10萬級別個人推薦安全係數不錯的車子有:

1、大眾朗逸

2、標緻408

3、別克威朗

4、福特福克斯

5、雪佛蘭克魯澤

玩車情報說:

十萬左右的車是不是就沒法考慮安全性了?這個結論要被帕薩特啪啪打臉。

安全性應該是一輛車的基礎屬性,配置、動力、尺寸、空間才應該是車價增長帶來的附加值。對於一款10萬元的車來說,必須做好基礎的安全性,畢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從中保研的測試結果來看,10萬元的車,安全性並不一定比20萬的車差,也就是說一分錢一分貨這個定律,至少在汽車安全性方面並不適用。

比如說10萬元左右的雷凌、科魯澤、眾泰T600,在安全性上的表現都不錯。相反,20萬左右的帕薩特和途觀L分別榮獲正面25%偏置碰撞的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成績慘不忍睹。

而且帕薩特的安全氣囊還接不住臉,跑去保護副駕駛,這個可能連5萬元的車都不如。所以安全不一定和價位有關係,還可能和車企的良心有關係。因為做好基礎的安全性,其實並不難,無非就是結構和用料兩方面,也不會花費太高的成本,就能獲得一個不談比肩沃爾沃豐田,至少也不算太低的測試分數,但是問題是有的車企連這點成本都想省。

所以,別用價格來衡量車輛的安全性,而是應該看碰撞測試的結果,因為良心這東西,不是每家車企都有,瘋狂減配的高級車,也不是沒有。

天和Auto說:

十萬左右的汽車為什麼不能考慮安全性?

十萬級的汽車是國產一線品牌的主戰場,在這一價格區間的國產車往往有相當不錯的被動安全保護水平,不論是轎車還是SUV。車身結構多採用高強度籠式車身,車身結構的高強度以及超高強度鋼鋼材的用料很少打折扣,且主動安全配置也總能比較豐富。至於同級的合資車往往沒有高標準,這些入門級「大牌車」依靠的是品牌影響力滿足用戶需求,功能、性能、安全防護總需要靠想像加成,本篇不討論這些大多數符合工業垃圾水平的車,推薦以下六臺國產車供參考,首先看SUV。

SUV數據前三名

1:比亞迪宋Pro,車身尺寸4650*1860*1700,軸距2712mm,懸架結構採用前麥弗遜後多連杆式獨立懸架。車身結構包括76.5%的高強度鋼與部分熱成型鋼加強,被動安全保護水平是目前同級最高標準。次頂配已經有側氣囊、主動剎車以及自適應巡航等配置,主動保護也比較全面了。

2:哈弗H6,車身尺寸4600*1860*1720,軸距2680mm,懸架採用前麥弗遜後雙橫臂式獨立結構。車身結構包括65%的高強度鋼與部分熱成型鋼(約8%),車輛「抗壓」能力還輕鬆數噸,這臺車能持續熱銷多年首先是保證了被動安全有高標準。主動安全配置略遜色與宋Pro,不過在終端實際優惠後也算伯仲之間的標準。

3:吉利博越,車身尺寸4544*1831*1713,軸距2670mm,懸架結構為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獨立懸架。車身結構包括接近60%的高強度鋼,其中DP型鋼材佔比較多,不過A柱和B柱還是使用功能了熱成型鋼進行了加強,級別不低但比以上兩車遜色一些。主動安全保護不再贅述,是否能達到高標準要以預算決定。

轎車數據前三名

1:比亞迪秦Pro,車身尺寸4765*1837*1500,軸距2718mm,懸架結構為前麥弗遜後扭力梁。該車結構採用3H高強度車身,高強度鋼佔比達到73.5%,其中A/B柱與車門加強結構為超高強度鋼。這臺車在優惠之後能以10萬出頭的預算,選擇到裝備頭部氣簾與部分L2級自動駕駛配置的高配版。

2:長安逸動藍鯨版,車身尺寸4710*1820*1505,軸距2700mm,懸架結構為前麥弗遜後扭力梁。這臺小車的高強度鋼比例雖然只是51.6%,不過HEEAB的框架式車身仍不算差,且A/B柱與總量也使用了屈服強度達到1400兆帕的高強度鋼材,被動保護與主動安全配置在國產轎車中也是合格標準。

3:吉利繽瑞,車身尺寸4680*1785*1460,軸距2670mm,懸架結構也是麥弗遜加扭力梁。這臺車的被動安全保護水平要高於長安逸動,70%的高強度高是挺高的水平,其中20%的熱成型鋼是相當高的標準,主動安全保護也不算差。不過這臺車用的是糟糕的1.0T三缸發動機,所以排名只適合放在最後。

總結:10萬級的汽車同樣能實現高標準的主被動安全保護,不過只適合選擇自主品牌國產汽車,國車面對國人還是會更有誠意一些。


編輯:天和Auto

內容:原創發布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東拉西車說:

十萬左右的汽車當然可以有安全能力了。

我們所說的汽車安全,可以劃分為被動安全和主動安全兩大類。

主動安全的內容可以包括電子穩定系統、警示系統、ABS、EBD(制動力分配)、AEB(主動剎車系統)等,它們的作用是在事故發生之前提醒或協助駕駛員安全駕駛汽車。

被動安全的內容包括白車身、安全帶、安全氣囊等,它們的作用是在發生事故後有效減輕人身傷害。

就這點來說,十萬左右的汽車在主動安全功能上確實存在不足,比如我們說的AEB(主動剎車系統)、LDW(車道偏離系統)等,還主要集中於15萬+級別車型中。

不過現如今ABS、EBD(制動力分配)、ASR(剎車輔助)、牽引力控制(ASR)、ESP(車身穩定控制)、RSC(防翻滾穩定系統)等已經有不少10萬左右車型配有。像哈弗H6、比亞迪宋Pro、吉利遠景X6等車型的最新款都是全系配。這說明如今的車型已經有著不錯的主動安全能力。

至於被動安全層面,10萬左右的車型普遍會配有主副駕安全氣囊,側氣囊可能會配置、側氣簾和膝氣囊少有配置。

而就白車身高強度材料使用來說,10萬左右的車型確實很難給到高比例的高強度鋼。做得比較好的哈弗H6,高強度鋼的應用比例達到了65%,不過它的熱成型材料比例只有8%,作為對比,沃爾沃XC60的熱成型材料比例接近40%。

當然了,我們說這些是極限保護能力,就一般的汽車碰撞事故看,10萬左右的車型整體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十萬左右的車當然可以考慮安全性了,在車身材料使用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現在的主要差異點是在結構工藝(從碰撞測試可以判斷)和主動安全能力上。

山裡頭說: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分享我的觀點。

第一,我覺得車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撞的。十萬元的車跟摩託車比,你說哪個更安全呢?這個不能片面的說哪個更安全。摩託車在鄉間路上走,汽車在高速路上走,如果發生事故,我想後果哪個嚴重都不能確定。如果這輛摩託車和騎輛汽車相撞,那肯定是摩託車安全性更低對吧!

第二,開車首先應該考慮適用性,也就是用途,然後是確保安全駕駛,不該單單的去考慮它發生事故的時候,是不是夠耐撞?畢竟,每年發生事故的情況是極少數的車輛。我覺得只要家庭條件允許,選擇適合自己去享受才是關鍵。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愛車大家說說:

我覺得對於同一個廠家來說越貴的車安全性越好。比如50萬的大眾絕對比20萬的大眾安全性好。因為價格高說明產品定位高,定位高不是靠說的,要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這實際行動就包括各種用料、配置、安全配置。而且車價越高廠家就可以在安全性上分攤更多本。

現在判斷車輛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是各種碰撞試驗,我覺得碰撞試驗也只是個參考而已。畢竟汽車可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故,而安全性設計根本無法考慮到所有情況。只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來一些差異性。比如碰撞試驗時車速一般在50-60公裡/小時。而現實中很多碰撞發生時車速遠高於此。特別是兩輛車相對碰撞時速度疊加,後果會更恐怖。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廠家為了獲得一個好的成績而針對測試規則對車輛進行一定的強化,就像我們應付考試一樣。

但這並不是說碰撞測試就一定不可取。碰撞測試也是在科學的基礎上設計出測試條件去檢測相應的安全性。肯定能反應出一些問題的。但最終在真實的事故中能不能保命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我覺得不管什麼主動安全或者被動安全,真正的安全還是握在駕駛員手裡,安全駕駛比什麼都重要。給我一輛百萬豪車我也不敢因為安全性好而豁出去了造,給我一輛五千塊的二手麵包車我也不會因為擔心安全性不好而不敢開。但是假如某天不幸真的遇到事故了,那百萬豪車帶來的保護應該比二手麵包車要好的多。

玩車教授說:

價格不是決定一輛車安全性能的唯一因素,汽車的安全性能除了車身的用料,還有車輛的結構設計,還有裡面的主動安全配置和被動配置,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十萬左右也能買到安全性非常高的車型。

在中保研25%偏執碰撞測試中,10萬出頭的雷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與30多萬的寶馬3系和沃爾沃XC60不相上下,此外,還有眾泰T600和福克斯這些10來萬的車型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而反觀20多萬的某大眾取得了非常差的成績,所以價格不是影響安全性的必要因素。

不要覺得花10萬塊錢買車就不考慮安全性,這非常片面的,網上經常性聽到一些人說:「買車又不是為了撞車,何必那麼在乎安全性」。真不明白這個道理就這麼難懂嗎?可能我們平時開車遵規守法,但不代表每個人和你一樣,我們不擔心撞到別人,但是別人啥時候撞你敢保證嗎?你買車可以自私點不考慮自己,但是你車裡坐得是你的父母、家人和孩子,他們也不考慮嗎?車上很多安全配置,有可能我們一生都沒用過,但是只要用一次就救了你一生。

所以大家在選車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寧可在空間動力等方面犧牲點,也要選擇一輛安全性好的車。

老侯解車說:

十萬左右的車是不是就沒法考慮安全性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會持否定的態度,都會說再便宜的車也得注重安全性啊!汽車首要的性能就是安全性,買車首先就要看安全性,安全性差的車堅決不買。誰說買車時不用看汽車的安全性,就是在誤導消費者,就是在草菅人命。

但我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絕大多數購買十萬元以下車型的消費者,在買車時是不太看重安全性能的。他們口中說著要要要,必須要安全,但是錢包卻很誠實,最後都把錢花在了空間和舒適性配置上。

其實這種選擇是正確的。前段時間我一個同學要買車,預算是裸車8萬,落地10萬。讓我給他推薦幾款,主要的要求是汽車的安全性必須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我直接告訴他:你弄反了,10萬元以下的車,安全性可以忽略不計,而其它方面要求應該高一些,比如空間、配置、可靠性、後期使用費用等。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難道十萬元以下的車就不配有安全了嗎?開十萬元以下的車,人命就不值錢了嗎?

這樣說並沒有輕視低端車車主的意思。而是想要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汽車製造是有成本的,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在汽車上體現的最為明顯。十萬元以下的車型,自身的機械結構就佔據了大量的成本,已經沒有多餘的成本來提高安全性了。或者說,這個價位的車型,安全性能相差無幾,沒有高下之分。

汽車的安全性能可以大致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種,不論哪一種,都是需要花錢才能提升性能的。

先來說說主動安全性。

汽車的主動安全是指汽車主動避讓風險的能力,包括制動性能、轉向性能、操控性能等,比如我們常說的ABS、EBD、ESP、胎壓監測、主動剎車,等等,基本都與汽車的制動系統有關,或者是汽車制動系統功能的拓展。

但是這些配置真的好用嗎?在絕大多數的低端車上,這些配置都是成本較低的低端版本,性能是比較差的,只能說有聊勝於無,或者說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實際效果可以忽略。比如ESP只是兩通道的,胎壓監測是間接式的,百公裡制動距離都在40米開外,等等。而主動剎車功能更是頻繁的誤操作,實際使用感受非常差。

此外,汽車的主動安全性能是建立在良好操控性基礎上的,而汽車要有良好的操控性就必須有一套好的輪胎。那麼你看看這些低端車型上的輪胎都是什麼檔次的?不僅僅窄小,而且品牌也比較差,性能就更是無從談起了。沒有好的輪胎,你談什麼操控性、制動性?這就像給詹森穿一雙拖鞋去跑百米,再有力氣和技巧也無法發揮。

還有汽車最基本的性能——動力性。汽車的動力性能主要是由發動機與變速箱組成的動力總成決定的,而價格低廉的家用車,成本壓縮是非常厲害的,如果在動力總成上花費太多的成本,在其他方面就要拼命的節省。而這樣製造出來的車是不討人喜歡的。所以,車企一般都是給這些低端車型較差的動力總成,把有限的成本花在臉面上。反正一輛普通的代步車,很少有人在意它的動力性。

再來說說汽車的被動安全。

汽車被動安全是指汽車發生事故後保護車內乘員不受傷害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堅固的車身和安全氣囊。不論哪一個,都是需要高昂的成本的。

堅固車身的基礎是什麼?是材料!是製造車身鋼板的強度。設計再精巧的結構,如果沒有材料做支撐,也只是空中樓閣。某些車型誇自己安全,經常使用的話術就是:我們使用的高強度鋼佔比百分之多少多少以上。而汽車鋼板強度越高價格越貴,高強度鋼的成本是普通鋼板的幾倍,熱成型鋼更是貴的離譜。所以,低端車型是不可能大比例使用高強度鋼的。否則,車身佔的成本過大,其他方面就無法設計了。

汽車的安全氣囊是重要的被動安全裝置之一。安全氣囊在汽車上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最好是駕駛員的前後左右全是安全氣囊,這樣可以在發生事故時最大限度的保護駕駛員的安全。但是在絕大多數的低端車型上,只有主副駕駛兩個氣囊。有些車型的頭部氣簾、座椅側氣囊,都是高配車型上才有。

此外,汽車上還有更多的安全裝置,比如安全座椅、頭枕、方向盤及吸能式轉向管柱、可潰縮式制動踏板、汽車安全玻璃、行人安全保護、發動機下沉技術、碰撞燃油自動切斷裝置,等等。這些安全裝置,都是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的。如果在價格低廉的低端車型上都安裝齊全,它也就不是低端車型了。

事實上,汽車的安全性能與汽車的級別與價格是成正比的,汽車的級別越高,價格越貴,所使用的材料越好,結構越合理,做工越精緻,安全配置也越高,一般從A級車到B級車,在安全性能上都有一個質的飛躍。這也是老侯建議大家買車時「寧選鳳尾、不選雞頭」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些人可能會拿帕薩特說事,說帕薩特那麼貴,安全性還不如幾萬塊錢的家用車。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碰撞測試成績差,並不代表這輛車的實際安全性差。不信,你拿一輛幾萬塊錢的家用車與帕薩特對撞一下,我敢保證帕薩特完勝。此外,帕薩特作為一輛中級車,主動安全裝置也是幾萬塊錢的低端車型不能比的,規避風險的能力要好得多。

所以說,汽車的安全性能,是與汽車價格直接掛鈎的,十萬元以下的車型,真的不用太多考慮安全性。不信,我們做一個實驗:相同價格的兩輛車,一輛車有中控大屏、真皮座椅、液晶儀表、全景天窗,自動空調,但只有兩個安全氣囊;另一輛車這些豪華配置都沒有,儀錶盤上就一個收音機,手動空調,但是它有四個安全氣囊。如果是你,這兩輛車你選哪一個?請誠實回答,不要做虛偽的道德衛士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91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