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
算不算體制內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知道,就問他們的工資是誰發放的。如果是體制內的人,他們的工資是由中央或地方各級財政承擔的,而不是通過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而國企內的上到董事長,下到基層員工,他們的工資來源於企業自身和經營所得,因此國企不屬於體制。其實判定體制內的唯一標準是有沒有編制,而現在編制只存在於行政或事業單位,國企是沒有編制的。因此國企不屬於體制內。
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雖然國企的高層主要領導幹部在國企內沒有編制,但是他們的任命權在負責出資的中央或地方的各級組織中。比如國資委管理下的央企主要領導任命權在中組部。同理還有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等任命同級省屬國企、市屬國企的主要領導幹部。通過一定程序,這些組織部管理的幹部可以調任到行政或事業單位任職,這時他們就屬於體制內了。
國企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它游離於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事實,非要界定國企與體制的關係,充其量只能將國企視為「半體制」單位。
之所以說國企是半體制,主要是因為國企有兩個屬性與行政事業單位相似:
第一是國有屬性和公益屬性。國企雖然是企業,運行模式按照市場化方式操作,但國企的國有控股、國有佔股性質,賦予了國企體制屬性,國企在很多方面,比如決策報批、紀檢監察、黨的建設等工作同樣納入了同級或上級黨委政府管理,與行政事業單位無異。換言之,國企還是在黨和政府領導下開展經營活動的機構。而且,國企因為具備一定的資源支配權力,也是各級黨委和政府保障民生的主體,一定程度上也代替政府承擔部分公益職責。
第二是人事管理屬性。國企人員不在機構編制部門管理範疇之內,沒有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理論上也沒有行政級別,但部分管理崗位人員即國企領導仍實行員額制管理,俗稱在冊管理。按照幹部管理權限進行分級管理,接受各級組織部門、國資委人事部門管理,並且比照設置企業級別,根據工作需要與行政事業單位交流使用。也就是說,國企領導幹部因工作需要隨時可以流動到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擔任領導職務,還是組織的人。
除此之外,國企領導在工作上表現出的穩定性、福利的優厚性、社會的主導性,不遑多讓公務員和事業編。這些都是體制的重要屬性。
國企的體制屬性在《監察法》中也有體現。《監察法》第十五條明確了監察機關重點監督的六類對象,其中一類就是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與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同在監察範疇,由此了簡介證明了國企領導的體制屬性。
當然,國企領導雖然算體制內人員,但與公務員和事業編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果把體制內區分層次,可以分為三層,公務員是第一層,處於核心圈;事業單位處於第二層,相對公務員略處下風,不過是妥妥的體制內人員無疑;國企是第三層,處於體制邊緣或者說外圍。
為什麼說國企是體制的外圍,主要是因為國企除部分領導外,還有大量的一線員工、技術人員、工勤人員、聘用人員、勞務派遣人員,他們不是體制人員,由企業按照市場原則自行管理,以各種KPI考核決定去留、使用,無論穩定性、工資福利、職權作用、社會地位等與國企領導不在一個層面,已經與體制靠不上邊。這也是國企最多只能算「半體制」的原因所在。
體制內是專指幹部身份的人而言的。
所以國企裡具有幹部身份的人,是屬於體制內工作的,而工人身份的人,則不算體制內的工作。
特別是現在國企招聘的勞務派遣職工,就更不屬於體制內工作。
想進入體制內工作,首先必須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然後參加統一招聘考試後,才可以進入體制內工作。
國企的體制內工作人員的招聘,與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招聘形式是一樣的,都需要先進行筆試考試,筆試考試通過後,再進行面試體檢等環節,這些環節都通過以後,才可以正式進入國企的體制內進行工作。
但現在國企招聘幹部的時候不是很多,因為現在真正的國企單位,已經少之又少,不像八九十年代,國屬國企,省屬國企,市屬國企等等很多,各個城市裡都有多家國企企業,那時想進入個國企企業,不是件很難的事情,而且那時的中專以上學歷,進入國企後,都是幹部身份。
但九七年以後,國企開始實行改制,省屬國企和市屬國企,基本都破產買斷,從此以後,就都變成了私企。
所以現在想進入國企,真的是不太容易。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網友諮詢:
國企算體制內工作嗎?
我的答覆:
按照目前市場經濟的劃分,國企屬於體制內的工作,因為很多大學生如果大學畢業以後找的是國企工作,在進行統計的時候,就歸類為進入體制內工作。
但是這裡也有一個地方需要甄別,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這是屬於體制內的崗位,擁有體制內的編制。
但是在國企不存在編制的說法,只籤訂對應的勞動合同,只要你完成對應的任務,基本不會被辭退,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在相同條件下,國企的工資待遇比事業單位更高
國企是否屬於體制內的單位,我們看第一個方面,就是體制內單位和國企的工資待遇是否有非常大的區別。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你去國企工作,享受的工資待遇項目和體制內崗位的工資待遇非常相似,比如說社保,公積金,職業年金,全部都是按照最高標準進行繳納,這一點和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一模一樣。
在同一個地區,同樣是剛到國企和事業單位公務員工作,通常國企的工資待遇比事業單位更高一些,但是又要略比公務員更低一些,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以我所在地區為例,如果你是一個本科畢業生,到事業單位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2500塊錢,年底是1萬塊錢的績效,公務員的工資是每個月3500~4000塊錢,年底是2萬塊錢的績效。
如果你本科畢業到本地國企崗位工作,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是五千多塊錢,要比事業單位好不少,基本上與公務員持平。
二、國企的招聘流程和公務員,事業單位的招聘流程有相似之處
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考試有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還有國企的招聘考試,這三種考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只不過國企的招聘考試相對比較簡單。
這三種考試都是根據單位的需要,面向社會公開對應的工作崗位,如果你符合崗位的報名條件就可以報名對應的崗位,經過統一組織的筆試和面試之後,就可以去對應的崗位工作。
但是在設置招錄條件的時候,國企的招錄條件門檻更高一些,因為國企主要是面向應屆畢業生進行招聘,很少會面向社會人員進行招聘。
從目前表現出來的情況來看,去國企工作對學歷要求最高,因為現在想去國企,基本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對於專科畢業的學生,還是保留有一定的崗位。
三、國企屬於相對比較穩定的工作,具備對應能力就可以幹到退休
很多人鑑別是否屬於體制內的崗位,就是看是否能夠在這個單位幹到退休,是否有對應的編制,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在國企工作沒有任何編制,就是籤訂勞動合同。
但是在國企工作,只要你不犯大的錯誤,具備完成工作的能力,絕大多數人都能夠幹到退休,除非你所在的國企經營出現了狀況,最後申請破產,不然你看到退休肯定沒問題。
因為國企是屬於非常正規的單位,只要你能夠應聘到國企的崗位工作,不出現大的問題,連續籤訂兩次合同以後,就可以籤訂長期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從工作穩定性來看,國企的工作穩定性也非常高,前提是你必須是國企的正式員工,而不是勞務派遣用工。
四、在國企幹到一定的級別,可以直接轉任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崗位
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國企是屬於體制內的工作,畢竟是屬於國有資本控股,各方面制度也非常正規,享受的工資待遇和其他公務員,事業單位基本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國企工作還有一個地方需要我們注意,就是你如果能夠看到一定的級別,就可以直接轉到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工作,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來,在國企屬於體制內的崗位。
在國企當中也是分為管理崗以及基層的技術技能崗,如果你是在管理崗位工作符合對應條件,可以直接轉任公務員,如果你是在技術崗,符合對應條件就可以轉任事業單位。
能夠在國企幹到這種級別的人,基本上能力都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很多人是不會從國企轉到公務員這些崗位的,因為在國企的工資待遇,到了後期要比公務員高很多。
五、在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工作,符合條件也可以到國企擔任對應的職務
剛才分析了在國企幹到一定級別,就可以轉讓到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工作,其實從反向來看,你在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工作符合條件,也可以到國企擔任對應的職務。
在我身邊也認識有好幾個朋友,就是原來在公務員的崗位,最後轉任到國企去工作,他們都非常樂意,雖然說原來在公務員崗位也是屬於領導崗位,但是他們到了國企以後,工資待遇最起碼要比公務員高一倍以上。
總而言之,國企屬於類似於體制內的崗位,雖然說他沒有編制,但是只要你符合對應的條件,未來就可以籤訂長期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就可以一直幹到退休。
本文由嶺南通途原創,點擊關注不迷路,我們下期再見。
所在單位的黨組織在日常管理中起決定和領導作用的就是體制內,因為我們現行的體制就是黨的領導,所以國企百分百的是體制內。私企、民企、外企大多數沒有黨組織,就算少量成立黨支部或黨委的企業,在日常管理中黨組織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所以並不在現行體制內。
國企嚴格來說不是體制內,所謂體制內是有編制,由財政發工資,雖然現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實行合同制,但還是有編制。
國企雖然是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他畢竟是國字,雖然是合同制,但五險是實實在在,工資有保證,制度比較健全,不會像私企老闆一人說了算,相對比較穩定。職務級別基本參照行政看齊。所以都比較畢業生的歡迎。
廣義來說,給國家打工的為體制內工作,這麼講算是體制內工作。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編制才算是體制內工作,當前有編制的只有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這麼來看國企不算。不過國企比私企穩定,但發展也受到限制,不適合有能力追求遠大的人。
往大了說,國企屬於體制內的工作,但是也有區別。國企的員工有的是按照幹部管理權限進行管理的,這部分可以算體制內,其他按普通職工聘任,不算體制內。國企的待遇和福利也不一定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差,這要看具體的企業和崗位。國企的優勢是有國有資產的支持,但是也要面對市場競爭和改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