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農村過了60的老人不想出去打工了,可是又沒有收入該何去何從?_農村60的老人在家怎麼賺錢

吳爭生有說: 謝謝邀答!(原創) 我經常去農村表姐家,她們村的情況我特別了解,就從她們這個村來說,很多農民都在…

吳爭生有說:

謝謝邀答!(原創)

我經常去農村表姐家,她們村的情況我特別了解,就從她們這個村來說,很多農民都在扣大棚子,還有大面積承包種香瓜、西瓜。這些農活都是60一7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在地裡幹活。這個年齡的老人出去打工是沒有人敢僱傭的,出去打工者都是50歲以下的農民朋友。

聽表姐說: 去年在農曆六月,一位69歲的老農,常年高血壓,還有眩暈症,農村的勞動都是重體力活,又感上六月天氣炎熱,就昏倒在地裡,口吐白沫,後來被一起幹活的人抬到當地一家私人診所,經過診所大夫的一翻治療就有了好轉,第二天還接著下地裡幹活,不料又昏倒了。類似這種情況在農村都不是稀奇的事,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這就是農民的真實寫照。

農民若是有個千元退休金,誰還能在地裡如此的去玩命,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農民們,一個兒子跟本就指望不上,不這麼幹活能行嗎?國家每月給100來元那點養老金能買一些油鹽醬醋還可以,其它費用就的靠自己去勞作。我相信,國家對農村農業農民具體的規劃、改變、惠農、會很快落實到位的。

其實農村這些年的生活變化也很大的,國家對農村的扶貧也不斷在增加,但是跟城裡的退休工人差距是沒法相比的,城市退休的人沒事就旅遊消費,工資花不了,情願讓兒女啃老。而農村的老農民哪有餘錢去旅遊。因為,都是國家公民,對國家做貢獻都是一樣的,只是不同行業而已。所以,儘量縮小城鄉差距,滿足農民多年來的夙願!謝謝!

低調為人高調做事226956108說:

謝邀請!不是60歲以上老人他們想不想出去打工的問題,而是形勢和條件逼迫的問題了,如果老人家庭條件算可以,子女也不需老人資助,在家種點莊稼能將日子過下去當然最好,但是有的老人家庭條件不咋樣,子女孝順老人在有心無力的情況下,在這種形勢的逼迫下老人不出去打工行嗎!為什麼最近曝光的河南大爺和大媽都是70多歲了的倆老人卸載一車30噸水泥就不難解釋了!當地政府的說法是倆老人最喜歡幹活了,究竟是喜歡幹活還是生活所迫呢,我想大家都會心知肚明吧!

知足常樂0724說:

農村過了60的老人不想出去打工了,可是又沒有收入該何去何從?

答:農村過了60歲的老人不是不想出去打工,而是農村老人這麼大年紀了別人不敢要他們打工,加上農村老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幾乎沒有一技之長,所從事的打工都是體力活,加上農村老人的數量非常多,政府部門也不會給這些老人足夠的生活費,這些比起每一年物價上漲的指數微不足道。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農村老人生活問題,只能由自己解決,因為這些超過60歲的老年人,各種機能退化,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種田的體力活根本無法實現。

事實上,農村這些老人在年輕時沒有交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所以老了就沒有比較多的養老保險金可拿,加上現在農村每一年的新農合醫療保險都由最早的10元錢漲到了現在的350元錢,這些農村靠種田收入來交錢,的確許多人不堪重負,因為種田靠天收,加上和諧社會這些都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

沒有交農村社保的農村60老人,就只能靠每個月政府補貼的一點一百多元錢,或者將農村分給幾畝薄田租給農村年輕人種,每一年有一點租金,或者有子女的靠他們給一點錢過日子。所以現在的農村老人幾乎都是生命不息、下田幹活不止,直到終點。

農村老人最怕的是生病,沒有交新農合完全靠自己看病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沒有子女的老人可以申請吃農村低保,不過這種事情在農村比較難搞,其原因大家非常清楚,說破了會一錢不值。

平淡才精彩65說:

說來話長啊!今年愛人廠裡有4個年齡大了一點的人,他們都是50,60多歲的老人了,不過還是技術工。廠裡本來是要辭掉他們的,可老闆和我愛人看見又不忍心!於是就把他們留了下來,但是廠裡生意忙的時候趕貨,他們畢竟年齡大了,手腳不是很麻利,貨又趕不出來。於是老闆就辭了一個60多歲的(這位老人腳本來就有些毛病),他去外面找了幾天工作,硬是沒有找到!然後他又回到這個廠裡來,十天半月都沒有活給他幹。

最後他就只能去幹普工了,因為技術上的活他實在是手腳不快了,又是機器,所以只能幹普工。而廠裡有一些人見他幹什麼活都慢,就吼他。我愛人就說他們一下,說:人人都要老,天下的錢一人賺不完的,還是要尊重別人一下,這段時間就很少有人吼他了,他還偶爾買了些水,抽菸的時候也給廠長和我愛人呢!

在廠長和我愛人心裡來說,都是從農村出來打工的,何必那麼糾纏人家和看不慣別人呢,大家都把心平靜下來,你我他的感受都不一樣了。錢大家賺,賺了多少算多少,一個廠裡,上下齊心,產品質量好,生意就好,生意好,財源就來了。還是那句話,再怎麼賺錢,也是一人賺不完的。

小人物de視界說:

二舅是個地道的農民,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全家的經濟收入來源也就指著這一畝三分地了。

村子的土地比較少,每人大約就是二畝地,二舅一個兒子,全家三口人,也就是六七畝地。

兒子長大成家後,二舅就把僅有的這點土地給了兒子種,自己選擇出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那些年,二舅走南闖北,在各大中城市的建築施工單位,運送土石沙料,每年收入大約五六萬塊錢。但這錢真的是一滴一滴的汗水換來的,太不容易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看著奔六十了,二舅幹些苦力活,明顯力不從心。但他還是選擇在工地上做點零雜活,看著門,做點飯啥的。收入雖然比以前少了,但生活上倒也能過得去。

可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偏偏就在這節骨眼上,二舅病倒了。只能回家養病。

沒有了經濟收入來源,二舅家的日子明顯不好過了。

兒子生活也是一般,這些年年景不好,莊稼欠收,家庭收入也不是很多。加上說了個並不聽話的媳婦,凡事言聽計從的,雖然明知道二舅和舅媽生活拮据,但怎奈家裡家外媳婦說得算,也不敢吭一聲大氣,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爸媽過著苦日子。

雖然兒子也管自己的爹媽,但每月只給少之又少的生活費,日子可想而知。

有一次回老家,去了二舅家。看著二舅躲躲閃閃的眼神,明顯的感覺在家沒有任何的地位。甚至說到留我們吃飯的時候,竟然讓二舅媽去兒子家商量一下,問問兒媳婦能不能給點錢去鎮上買菜!

其實在農村,這樣的家庭還是很多的。有些人也並不想出去打工,或者是身體原因,或者是家庭原因,只能守在家裡,坐吃山空,啃著老本兒。啃來啃去,可能連自己生病住院的錢都沒有,更不要說養老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那樣的可以,孝順一些,懂事一些,也能幫襯上。但關鍵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力不從心啊!

我自認為還算是一個孝順的人,凡是自己每每吃點好的,總想著自己的父母。看到那些尊老愛幼的場面,我是特別的感動。尤其是看電視劇的時候,每每看到孩子們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能虧待自己的長輩的那些畫面,我特別動情,每每也都淚流滿面。

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子女們,都要盡其所能的去照顧自己的父母,這也是對他們生我們養我們、辛苦一輩子最好的安慰!

金新有情人說:

農村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有很多老人過了60要到大單位上去打工人家不要的,因為大單位一般的人,人家都沒有保險的,所以這個問題老闆也不好做,因為他們又幹不了幾年了,所以有很多老人都是在小區裡面站崗,搞什麼綠化這些?如果不幹這些只有在家裡幹農活,但是又沒有那麼多土地,有時候又不太懂那些高科技的東西,因為現在大多數都是用機械化,不像以前是用牛和人力,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多研究做那些簡便一點的東西來填補這個問題,老人一般來說他們也不想到外面去闖蕩看老闆的臉嘴,只有在家做這些那就是最好的了。

果果奶奶7069說:

農村過了60歲的老人不想出去打工是不行,光靠在家種點口糧地的收入和國家每月發放的一百多塊錢生活補貼,只能解決溫飽,如果家中遇到事情想解決沒有錢就難了。

農村過了60歲的老人現在家庭經濟開支也非常大,只要自己的身體狀況好,就應該在家的附近找點活幹,有點微薄收入補貼家用比較好,省的伸手跟子女們要,自己有點小收入還給子女們減輕一點負擔,總的說自己趁能動攢下點錢最好。

率真隆發說:

當地政府領導說老人喜歡幹活!真是無稽之談!你給他們每月發兩三千元的養老金看看!要是說喜歡幹活的話,在自家菜地裡種種菜什麼的那倒還說的過去!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如此高齡的老人誰會去幹那麼重的活,作為一個農民特別是老農民真的是太辛苦了!風風雨雨累死累活幾十年到頭來什麼保障都沒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9749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